当前位置:首页

三亮三创 | 汇集校友才智 厚植创新文化——打造南航人心中的“校园诺贝尔”

来源:党政办发布时间:2022-01-04访问次数:302

近年来,机关党委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这个工作主线,不断促进机关作风持续转变,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通过持续开展机关党委“三亮三创”(即“亮身份、亮职责、亮流程;创示范科室、创管理服务标兵、创优质服务项目”)作风建设品牌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本领能力、提升服务效能,树立务实、清廉、高效、担当的良好形象。机关部门始终坚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聚焦部门主责主业,抓改革、强内涵、提质量、促发展,同时立足解决当前师生“急难愁盼”具体问题,急师生之忧、帮师生之需、解师生之难。特别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各部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稳步推动服务项目实施,在服务发展、服务师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12个项目荣获2021年机关“三亮三创”作风建设优质服务项目,本期我们来介绍党政办/发展联络部优质服务项目。


群星璀璨  创新南航

立足服务师生

汇集校友才智

厚植创新文化

打造南航人心中的“校园诺贝尔”


为秉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结、俭朴、唯实、创新”之校风,积极关注广大师生矢志创新、持续创新热情和诉求,激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弘扬创新文化,提高创新能力,蔡奎先生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创新专项奖励基金。



2013年1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联络部起草“创新奖”项目论证计划书,同年4月,经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会批准同意立项。2013年12月20日,教育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奖奖励办法》,确定创新奖励基金每年将其增值收益作为奖励经费,设立南航“创新奖”。下设“问天”创新奖、“青年学者”创新奖、“群星”创新奖3个类别奖项,分别用于奖励取得突出创新成就的在校教师(年龄45周岁以下),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创新成绩突出的青年学者(年龄35周岁以下)以及全日制在校学生在各领域的创新。


至今,创新奖已开展八届评选,历届“创新奖”评选严格遵循通知发布、项目推荐、提名组评审、专家组评审、评选结果发布、奖金发放、宣传与颁奖典礼等具体流程。参与项目实施的评审专家、工作人员始终本着对捐赠人、广大师生负责的态度,弘扬“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通过积极听取各方意见,不断优化评奖机制,切实把创新奖评好、管好、宣传好。




服务师生发展,项目影响持续增加


“创新奖”历年评选始终秉持服务师生的根本理念8届以来共有868个项目参与申报,260个项目获奖。近年来,“创新奖”不断优化本硕博获奖学生比例,有针对性地关注前沿学科、交叉学科、特色学科等,改善获奖项目学科布局。同时,充分保障优质项目脱颖而出,鼓励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以学科交叉、联合申报等方式动员更多学院师生参与奖项申报,培育更多多元化的合作项目,推出一批以文科视角关注科技问题、以理工科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成果。


2021年度“创新奖”共评选产生获奖项目51项,获奖项目数量之多为历年之最,让更多师生梦圆“创新奖”。



8年的培育,如今的创新奖在南航已经具影响力和吸引力,以其评选覆盖领域之广、奖金额度之高、项目竞争之激烈冠绝南航,已成为很多南航师生心中的“校园诺贝尔”。切实为学校高站位办学治校、高水平人才培养、高标准学科布局、高质量科技供给、高品质校园生态及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创新活水和动力支撑




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在“创新奖”的推动和激励下,历届“创新奖”获奖师生中,有27名教师再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表彰,其中21人获国家级荣誉表彰,涌现出12位“国字号”人才,2位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4年“青年学者”创新奖得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潘时龙教授受邀参会;2021年5月28日,2014年“青年学者”创新奖得主、2021年“问天创新大奖得主、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顾冬冬教授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论文。“创新奖”聚焦科技创新,经过多年培育,切实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助力。



历年获奖学生中29人获“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大学生学术竞赛奖项,1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1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25人留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原校长聂宏与蔡奎校友共同为2014届“群星”创新大奖获奖者颁奖


2015年度“创新奖”颁奖典礼


蔡奎校友为2016年度“问天”创新奖获奖者颁奖


校党委书记郑永安为2017年度“创新奖”获奖者颁奖


校党委书记郑永安为2018年度“问天”创新提名奖获奖者颁奖


校党委书记郑永安为2019年度“群星”创新获奖者颁奖


校党委副书记陶勇副校长姜斌共同2020年度“群星”创新奖获奖者颁奖



培育捐赠文化,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蔡奎校友的1000万创新专项奖励基金捐赠是迄今为止我校历史上最大的单笔现金捐赠,从2013年创新专项奖励基金设立以来,校内的捐赠文化逐渐深入人心。赵淳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范钦珊力学教育奖教奖学金、宣益民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相继成立,校园内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形成了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人人为创新的校园创新氛围。


▲范钦珊力学教育奖教奖学金、赵淳生科技奖励基金、宣益民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捐赠签约仪式


  未来,党政办/发展联络部将推动“创新奖”持续扩容,不断扩大奖励范围,同时探索实施创新项目孵化新模式,切实关注过程创新、细节创新、管理创新,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创新氛围,营造良好的创新和捐赠文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在追求创新超越中走向更大舞台。



作者 | 贺   彩  卢一亭

审校 | 李   君  李和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