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机关年轻干部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自觉坚守廉洁底线、弘扬清风正气,根据校党委《关于推进“清廉南航”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机关党委特推出“机关青年说清廉”主题分享活动。本期分享研究生院/研工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臧寿鸿“清廉品德说”《汲取清廉力量 锤炼品德修养》。
汲取清廉力量 锤炼品德修养
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今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开局之年,作为一名机关青年教工,肩负着组织的信任和师生们的期待,更应该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自我约束,筑牢廉洁底线,主动担当作为,要围绕“权、利、廉、责、德”五个方面,时刻提醒自己坚定理想信念,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用心用情为学校师生做好服务保障。
一是用好“权”,认清所肩负的责任。曾在江苏省涟水县挂职驻村第一书记,权力不大,但在老百姓眼中确实个不小“官”。我清醒地认识到,老百姓之所以把我们当“官”,不是我们个人有多大本事、多少能耐,而是我们手中的权力源自于党、源自于组织、源自于人民。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人民至上,认清肩上的责任,慎用手中的权,谨记老百姓的诉求,一心为民谋福祉。在涟水帮扶两年,援建帮扶项目6个,涵盖了产业、基础设施、医疗保障等多方面,这些项目为学校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彰显了南航人勇于担当、青年教工善于作为的良好面貌。帮扶返校后,我从事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师生成为了我的服务对象,变更是岗位,不变的是信念,树立“师生为本”的理念,以“一站式”、人性化服务让师生满意。“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看轻“权力”、看重“责任”,把稳肩上的担子,才能真正用好手中的“权”。
二是谋好“利”,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意识。权和利是密不可分的,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利益观。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接班人的主阵地,青年教工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做好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正常运转、研究生培养工作顺利开展。谋好“利”关键在于工作态度,要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围绕学校要求、师生需求开展工作;要强化协作意识,充分发挥学校、学院、导师等教育主体的合力育人功能;要加强责任意识,从小抓起、从细抓实,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做好服务工作。“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要将为师生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只有搞明白“利”为谁所谋,才能在平凡的岗位做出成绩。
三是守好“廉”,严守各项纪律规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高等教育是教书育人的关键阶段,也是一名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的最后一站,作为一线青年教工,守好“廉”关不仅是自我修养的体现,更是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守好“廉”关,首先要树立规矩意识,想问题办事情要把规章制度放在首要位置,要严格执行相关审批制度,严把管理流程,做到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其次要树立好严明的纪律意识,要时刻牢记自己党员身份,自觉用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权力意识,坚定不移地做师生权益守护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做到行为有度“不出格”。
四是尽好“责”,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尽责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主动积极地找准问题,抓住重点,及时整改,提升工作能力。坚持求真与务实相统一,确保自己的言行符合客观实际,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做好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努力在工作中锤炼过硬本领,提升工作能力,做新时代有为青年。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我们才有尽“责”的本钱和底气。“双一流”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研究生学籍管理任务日益繁重,管理难度日益增大,研究生学籍管理已经从单一管理过渡到全方位服务保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尽“责”既要关心好学生的学业,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努力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五是修好“德”,坚持正确做人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指向正确,方不会迷航。机关青年教工作为有干劲有闯劲的年轻一代,时刻绷紧严守党纪党规这根弦,扣好廉洁自律“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要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时刻警醒自己“小节失范,大节难保”,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师生们的信任,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坚守师德底线,汲取清廉力量,锤炼品德修养,在履职尽责上走在前、作表率,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共同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创建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臧寿鸿,男,中共党员,研究生院培养处,2020-2021年挂职江苏省涟水县陈师街道同心村第一书记。主要负责研究生学籍管理等工作。2021年,被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个人”称号、入选2021“感动南航”年度人物。
作者 | 臧寿鸿
审核 | 徐正扬